在阴暗的背景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的衬托下,儿子稚嫩红润的小脸与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形成对比,父子俩面对生活的艰辛相依为命,特别是父亲使劲发出叫卖声时,脸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,使人看后心灵为之震颤。 这幅摄影作品的题目叫“温暖”。整个画面寒冷而凄凉,天已近晚,但那汉子仍舍不得收摊,他要将那几个西红柿全部卖完,好多挣几角钱。而他的孩子,也只有将那床用来盖菜的旧棉被裹在身上以抵御严寒,和父亲坚守在马路边。这幅摄影作品可以说是马路求生者的真实写照,是这个群体生存状态的缩影。
别总去超市,也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,他们比超市更需要你。
—天冷了,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,就能让他们早一点回家,让他们在新的一年也舍得为自己买件厚点的衣服。

很多老人也出来摆摊,他们可能有些家有病人,有些是无儿无女,有些更是身有残疾,东西并不差,有时购买这些人的东西,比给予他们一点小钱来得有尊严。
他们不是乞丐,他们是靠自己的一双手求生的人。只因为他们求生的地点在马路边,于是比那些在室内工作的人多了几重的艰难。我之所以说他们是求生而不是谋生,是因为他们所干的营生,太少“谋”的性质,而太多“求”的成份。 他们求生的工具很简陋,或者说很简单:或是一辆脚蹬的三轮车、或是一个烧炭用的铁皮槽,甚至只是一块塑料布、一条编织袋、一张牛皮纸。那用于赚取利润的货物,也许是一堆水果,也许是一包生羊肉串,也许是一堆蔬菜,也许是几双丝袜、几条裤衩……所售物的成本多则几十元,少则十几元。稍有经验的人,只要看一眼摊上的货物,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他们一天能赚多少钱。收入高的,一日所得,也许可以除养家活口之外,略有盈余,收入低的,一日所得恐怕只能够维持活命所需。

然而,就是为了这微薄的收入,他们要比那些在室内工作的人付出数倍的艰辛。酷暑时节,他们要头顶如火的烈日,在马路边眼巴巴地等待顾客的光临,一张脸因紫外线过度地照射而变得黢黑,汗水和着灰土,在他们的脸上流淌着,留下一道道如蚯蚓爬出的印痕。

隆冬到来,他们要迎着如刀的寒风,守候在摊前,三角五角地挣回他们的生存所需。寒冷和炎热一样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印记,一些姑娘和少妇的脸上、手上生了紫红色的冻疮,肿胀的手上绽着一道道皴裂,裂缝被污垢染成黑色。
一年四季,只有雨雪将行人逼进家门的日子才是他们的假期,其余时间他们都要从早到晚坚守马路边的岗位。
当我们加快回家的脚步的时候、别忘了让你的一个小举动、让他们一起回家,给他们一点“冬天里的温暖”……

评论